首页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词语大全

词语大全

惕惕

拼音:tì tì

注音:ㄊ一ˋ ㄊ一ˋ

词性:

结构:惕(左右结构)

含有惕的词语

含有惕的词语

惕惕的基本意思

词语解释:

惕惕tìtì

(1) 忧劳;恐惧

例心焉惕惕英be full of trouble;fear

引证解释:

⒈ 忧劳。

引《诗·陈风·防有鹊巢》:“谁侜予美,心焉惕惕。”
毛传:“惕惕,犹忉忉也。”
陈奂传疏:“惕惕,亦忧劳之意,故云犹忉忉也……《尔雅》:‘惕惕,爱也。’ 郭注:‘《诗》云:心焉惕惕,《韩诗》以为説人,故言爱也。’案:爱者谓爱君,君受谗贼所誑,故君子忧劳之心惕惕然。 《尔雅》释经义, 毛传释字义也。”
宋王禹偁《籍田赋》:“修农事以惕惕,袭春服之重重。”

⒉ 戒惧。

引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君若恣志以用重耳,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命。”
《资治通鉴·后汉高祖乾祐元年》:“及崧归朝,自以形迹孤违。事汉权臣,常惕惕谦谨,多称疾杜门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回:“仲达闻阵而惕惕, 子丹望风而遑遑。”
清吴汝纶《答严幼陵书》:“执事之译此书,盖伤吾土之不竞,惧炎黄数千年之种族,将遂无以自存,而惕惕焉欲进之以人治也。”

国语词典:

忧心、恐惧。

网络解释:

惕惕

惕惕是一个词语,指惊恐不安心绪不宁的情状。
惕惕的近义词
惕惕的反义词
惕惕的造句

煦暖是温夏,吾志愈疏或愈深,扪心常惕惕。土方岁三。

中国设置这尊鼎,要向世人宣告“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”、“永矢弗谖,祈愿和平”的心愿。

家有学童者,无跋涉之苦,无昏旦之忧,无风雨之阻,更无祸福之惕惕然也。

我们设置这尊鼎,就是要向世人宣告“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”、“永矢弗谖,祈愿和平”的心愿。

这一次,叶天心中惕惕,冒出了冷汗。

岁时丰衍,九土乐升平。睹寰海澄清。道高尧舜垂衣治,日月并文明。嘉禾甘露登歌荐,云物焕祥经。兢兢惕惕持谦德,未许禅云亭。

仲达闻阵而惕惕,子丹望风而遑遑。

叶天擦去嘴边的血迹,随即紧按着急剧起伏胸口,心中惕惕。

钟馗惕惕然,踱至对街,慎察既久,问于院公曰“汝家主人何姓?”。

饥不欲食,面如漆柴,咳唾则有血,喝喝而喘,坐而欲起,如无所见,心如悬若饥状,气不足则善恐,心惕惕如人将捕之,是为骨厥。

惕惕的字义
读音:tì

惕tì(形)谨慎小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