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词语大全

词语大全

博学鸿词

拼音:bó xué hóng cí

注音:ㄅㄛˊ ㄒㄩㄝˊ ㄏㄨㄥˊ ㄘˊ

词性:

结构:

含有博的词语

含有学的词语

含有鸿的词语

含有词的词语

博学鸿词的基本意思

词语解释:

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,是在科举制度[.好工具]之外,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。

引证解释:

⒈ 即博学宏词。 清康熙、乾隆年间重设,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。也称博学鸿儒。详“博学宏词”。

引清薛福成《庸庵文编·应诏陈言疏》:“诚法圣祖高宗遗意,特举制科,则非常之士,闻风兴起。其设科之名,或称博学鸿词,或称贤良方正,或称直言极諫。”
梁启超《变法通议·论科举》:“昔圣祖高宗两开博学鸿词,网罗俊良,激厉后进。”

成语解释

即博学宏词。清康熙 、 乾隆 年间重设,因避 乾隆 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。也称博学鸿儒。 清薛福成 《庸庵文编·应诏陈言疏》:“诚法 圣祖高宗 遗意,特举制科,则非常之士,闻风兴起。其设科之名,或称博学鸿词,或称贤良方正,或称直言极諫。” 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科举》:“昔 圣祖高宗 两开博学鸿词,网罗俊良,激厉后进。”详“ 博学宏词 ”。

查看更多

网络解释:

博学鸿词

博学鸿词.即博学宏词。清康熙﹑乾隆年间重设因避乾隆讳而改为博学鸿词科。也称博学鸿儒。清 薛福成 《庸庵文编·应诏陈言疏》:“诚法 圣祖 高宗 遗意,特举制科,则非常之士,闻风兴起。其设科之名,或称博学鸿词,或称贤良方正,或称直言极谏。” 梁启超 《变法通议·论科举》:“昔 圣祖 高宗 两开博学鸿词,网罗俊良,激厉后进。”
博学鸿词的近义词
博学鸿词的反义词
博学鸿词的造句

一部十七史,从何说起!我今日此来,又非应博学鸿词科,何暇与你泛论古今成败!

始祖,字远宝,行二世居陇西年二十四举进士,又举博学鸿词为太子校书,年二十九逝世于京师,迁葬庆义乡地名嵩原配。

族祖征君公讳炅,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。

乾隆初,安徽巡抚赵国麟举荐他应博学鸿词科试,他以病谢辞。

陈贞慧于顺治十三年卒;冒辟疆在康熙年间,“复以山林隐逸及博学鸿词荐,亦不就”,遂终老于乡里。

博学鸿词的字义
读音:bó

博bó(1)(形)多;丰富:渊~。(2)(动)知道得多:~古通今。(3)(形)〈书〉大:宽衣~带。(4)(动)取得:聊~一笑。(5)(名)指赌博:~徒|~局。

读音:xué

学xué(1)(动)学习:~书法。(2)(动)模仿:鹦鹉~舌|~得很像。(3)(名)学问:博~|才疏~浅|治~。(4)(名)指学科:化~|数~|新~。(5)(名)学校:小~|大~。

鸿读音:hóng

鸿hóng(1)(名)鸿雁:~毛。(2)(名)〈书〉指书信:来~(来信)。(3)(形)大:~图|~儒。(4)(Hónɡ)姓。

读音:cí

词cí(1)(名)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:~语。(2)(名)说话或诗歌、戏剧、文章中的语句:歌~。(3)(名)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;由五、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。形成于唐代;盛行于宋代。